只超越 不跟随

呼图壁县网络研修平台

最苦与最乐

资源类型:教学设计  |  作者: 古丽娜孜·帕力哈提  |   发布者:古丽娜孜·帕力哈提 | 时间:2020-04-28 21:33:00 | 学段:初中  | 学科:语文

章节名称

第四单元

内  容

最苦与最乐

主备人

刘新梅

案  别

二案 

备课教师

七年级语文组教师

备课时间

201942

授课时间


领导审核签字


项  目

具体内容

个性化补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契约、监督、如释重负”等词语的含义与书写;

2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体会本文排比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学习,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通过略读,把握文章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自己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跳过某些细节,在短时间内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把握作者观点。把握文章内容、结构和主旨;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内容、结构和主旨;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资源

教材、多媒体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
在,我告诉你们:同学们喜欢我上课最
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
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
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
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
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
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
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板书课题:.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自主学习,前提诊测】

一、关于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一字任甫,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出生地主家庭。                                                                                    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他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学法指导:关注预习,并在听讲时学会做笔记,将重点内容及时抄录在书上。

二、关于字词

“揽 如释重负 契约 监督”(字词略少)

(加上文体知识介绍)

三、文章结构

阅读课文快速填空。

(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1-3自然段)

(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4-5自然段)

人生当(勇敢承担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6自然段)

学法指导:课前预习,在预习的基础上初步理清文章结构。

(1—3自然段)论负责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4自然段)论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6自然段)论人生当勇于尽责任

【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探究一:谈最苦(四人小组研讨)

1、作者为什么认为贫、失意、老、死都不是最苦的事呢?

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__ ,失意不苦的原因是_____

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_____

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_____

2、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最苦呢?

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无处逃躲啊。

3、作者举了日常生活中哪些未了责任的情况呢?

承诺未完

欠钱不还         个人对他人的责任

受恩未报        (对家庭、社会、国家、得罪人不赔礼          事情、自己)

(体会举例论证的特点)

 

4、有了责任之后是痛苦还是快乐呢?

痛苦。(这是种什么样痛苦?请在书上找出形容这种痛苦的原句。)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理解文章内容。(此处的学法指导有点简单)

从这些足见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负责任!这是作者表达的分论点。

 

探究二、论最乐(以四人为小组,合作交流下面四个问题)

1、人生最乐的事又是什么呢?作者引用了哪些词句来形容这种快乐?

尽责任。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古语——如释重负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2、作者认为苦与乐的关系是什么?

“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3. 作者认为这种乐的决定权在谁呢?为什么这么说?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

“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4.作者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因为他们“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所以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从这些足见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是——尽责任!

这是作者表达的分论点。

学法指导: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理解文章内容。

探究三、担责任

朗读第三部分,思考当责任来时我们应如何对待?

不能卸却只能解除    责任是逃避不了的  勇于尽责不能逃避

尽得大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逃避,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主旨:“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

这是作者表达的论点。

 

【拓展延伸 梳理总结】

说出日常生活中“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如:知足常乐、苦尽甘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读完全文后,你觉得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是否也有应负的责任?

1、畅所欲言来找茬

我们身边有哪些不负责任的现象?

2仿写句子明责任

例句:

责任是于灯下完成作业的坚持;

责任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 ......

责任是在教室打扫卫生的坚守;

责任是主动为父母做事的孝心;

责任是学业上创造佳绩的心愿;

责任是爱护一花一草一木的善良;

责任是伸出援手帮助他人的爱心......

课堂小结: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梁启超先生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告诉了我们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应该要勇于承担责任。

作为中学生的你们,虽然年纪尚小,也要勇敢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

那让我们一起来朗读节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一段文字来结束这堂课,明确属于我们少年的责任!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节选自《少年中国说》

 

    

 

生分享

 

 

 

学生听

 

 

 

 

 

学生简介,教师补充,学生重点内容做笔记

 

 

 

重点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学生填空,理清文章结构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讨,然后汇报。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讨,然后汇报。

 

 

 

 

 

 

 

 

 

 

 

 

 

 

 

 

 

 

 

 

 

 

 

学生朗读并理解文章主旨。

 

 

 

 

 

 

 

 

 

 

 

 

 

学生发言,说说身边不负责任的现象。

 

 

仿写训练

 

 

 

 

 

 

 

 

学生听。

 

 

 

 

 

学生朗读。

 

设置情境,导入课程,引发学生对苦与乐的思考。

 

 

 

 

 

 

积累文学常识。

 

 

 

 

 

 

解决本课生字词并且让学生试着造句。

 

 

 

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自由发言,生生互助,让学生很对文章内容深入理解。

 

 

 

 

 

 

 

 

 

 

 

 

 

 

 

 

 

 

 

 

 

 

 

 

 

 

 

 

 

 

 

通过朗读,深入理解文章,感悟文章主旨,明确人生要勇于尽责任。

 

 

 

通过说不负责任的现象,教育学生,要负责任。

 

 

 

 

写作训练,深化主旨。

 

 

 

 

 

 

 

 

 

 

板书设计

 

15. 最苦 与 最乐

                梁启超

负责任      尽责任

↓↓

要勇敢承担责任

 


作业布置

细翻自己人生的扉页,想必有许多令你痛苦或快乐的事,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苦乐和责任的认识。(先写在书上,下一节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