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超越 不跟随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所属工作坊:海努克乡中心校小学数学组         教研类型:三问研讨        

发起者:麦热甫海·赛达合买提    活动人数:5 人    点击率:33    精华数:0     

【收藏】 活动起止时间:2020-02-24 ~ 2020-03-24    活动状态:已结束

研修要求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 问题提出

  • 聚焦问题

  • 问题解决

  • 提问者: 麦热甫海·赛达合买提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 提问者: 古丽米拉·阿不都黑力力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 提问者: 苏日耶·库尔班塔依       怎样家校联动,携手并进?
  • 提问者: 马辉       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研修总结

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它是教育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我们数学组的老师们一起交流讨论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中的一些做法,希望对在座的各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能对各位的数学教学尽一点绵帛之力。下面,就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跟大家共同商讨。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结合数学教学,培养良好的习惯,包括那些内容呢?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砖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习惯”。以及学生乐于课前准备、活于课堂探究、勇于课后延伸;及时复习和独立完成作业等习惯。

那么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六点做起:

一)、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培养这种学习习惯,使学生明确要这样做的意义。

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算好,怎样做才能做得好;让学生明白要这样做的意义。例如,要求学生计算四则混合运算式题时,必须要先认真审题。这样做不但能从整体上把握好运算顺序,寻找简便计算方法,而且还能避免因看错抄错数据、运算符号而产生错误。学生明白了,就会认真审题,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再如学生写字时老师要经常告诉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即头要端正,不要歪斜甚至伏在手臂上,眼睛离笔尖一尺左右;腰要正直稍有前倾,不要俯向桌面;双臂要撑开些,保持一定距离,如果两臂缩拢,会书写不灵便;双足放平,脚踏实地,不要一前一后,或交叠一起。对于写字姿势不好的学生随时纠正,同时讲一些危害性。学生就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写字姿势习惯。

二)、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严格要求,认真检查。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必须结合教学过程进行。从小抓起,长抓不放。例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学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还要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按要求做的,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再加奖励一个“笑脸”或是一朵“小花”,示范给其他同学看。让做得好的学生体验成就感,从而激励其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同时牵引写的不好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对有抄袭作业等有坏毛病的学生,应以鼓励性语言教育为主。如:“你如果独立完成,思路肯定是最独到的,相信自己!”、“如果你用心去写,肯定会把字写的最漂亮!”,随时反馈学生信息,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以及时表扬,耐心帮助他们,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三)、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让情感在这里交融,知识在这里增值。切忌抹杀学生的独到思维。另外课后练习适当增加拓展创新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勇于探索钻研一题多解,以题简意深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得新颖、独到、变通的回答。从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师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

如教师工整合理的板书,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学生也会像老师那样字迹工整地认真书写。即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能够形成,我们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同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寻找最佳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提高课堂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效”是指有质量,即“有质有量”;有效率,即减少“投入”,增大“产出”。教学有效性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手段,用较少的时间和较少的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如何提高有效性课堂教学,

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吃透教材,明确三维目标。

古人云“不前深渊,不得其珠。”,新教材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实现课程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凭借和依据。新教材在教学内容、素材选择、教学要求和呈现方式等方面与原教材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材的变化促使教师必须走进新教材,必须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切实把握教学的总体目标与阶段性要求;必须认真思考如何发挥新教材在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激发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有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形成和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与优势。吃透教材就是要把握新知的生长点;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握教材的深、广度和把握教材的关键处。还要钻研教材的一字一句、前后顺序、每幅插图和例题习题。

(二)、精心预设学生情况,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搭“脚手架”。

预设,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和对学生学习时的思维状况认真分析的前提下,对课堂教学如何展开,提前进行思考与设计。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只有很好地了解学生,才能作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只有很好地备好学生,才能更好地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内在特点,包括心理特征、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其次,要分析学生现有知识水平,明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哪些知识自学即可,哪些知识需要教师点拨;再次,要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学习新知需要的生活经验,适合选用哪些生活情境。

(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把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有意义探究学习相结合,防止机械接受学习和机械探究学习。例如,教学《统计》前,我们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分类统计自家图书的本数,统计每月水、电、煤气和电话费的钱数,统计本年级各班男、女学生的人数等比较熟知的数据,让学生初步尝试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方法,感知、体验统计的意义、价值与其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产生学好统计知识的愿望和兴趣,课内再引导学生认识并制作统计图、表。这样,课内与课外,“学”与“导”相互结合,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顺利地达成学习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小组合作,营造主动学习氛围。

《新课标》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伴随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切不可忽视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现代教学法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动态发展的过程。课堂教学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宽松和民主的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因此,教学中,我们们教师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满堂讲,学生被动听”的单一教学局面,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的共同发展。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时,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例如教学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圆的周长》时,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你有办法测量出圆的周长吗?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小组合作试一试(合作、操作、探索)——说说你们是怎样测量的?(交流)——用某某同学的办法小组合作再多测出几个不同的圆周长,作好记录,(再合作、再操作、再交流)——你觉得每个圆的周长和它直径有关系吗?大胆说一说可能有什么关系?(设疑、交流)——通过观察和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与你想的一样吗?(自主探索后,进行交流)——最后归纳出圆的周长和它直径的关系,得出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合理设计巩固练习,注重变式训练。

学习新知后的巩固练习设计,应注重应用的层次性,一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基本练习和变式练习,内容可用适当的情境呈现;二是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有利于新知识拓展延伸的练习,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设计学习活动,还应注重研究材料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要给学生留有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提高课堂效率

合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成动态、将为抽象化具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愉悦、高效地发展,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整合,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有助于促进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营造温馨愉悦的课堂氛围,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讨知识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平行线的认识》时,我们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了一组图片,有铁轨、枕木、双杠、窗户、电线杆、剪刀、红十字架等,然后用电脑抽象出线来,在这些物体和东西上,都有线存在,接着隐去物体,直接出示线,再请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上的线,发现它们的特点,并进行归类。这一环节中,借助于多媒体的作用,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启发思考,也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变抽象于直观,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在学生思维困惑处采用恰当方法及时点拨提示,尽可能地使学生产生发散性思维,又少走弯路,提高学生解题的能力。介入多媒体教学,既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也利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学习后进生是指智力发展正常而成绩欠佳这类学生。他们之所以成为后进生,主要有以下原因: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对学习缺乏兴趣,主动性差;学习能力弱。根据课堂教学经验可以把他们大体分为以下三种:无动力型后进生,学习不得法导致的后进生,外因导致的后进生。

后进生是最敏感、最易受伤害的一个学生群体,他们最需要的正是教师的理解和关爱。教师应转变自己的观念,对待学习上的后进生,要充满信心,满腔热忱地、科学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一旦他们体验到被爱的感觉,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一、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转变后进生自卑心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之间拉大智力差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智力本身,而是包括与教者之间的关系及自身学习欲望、毅力、自信心等在内的非智力因素。因此在调动学习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工作中教师的作用举足轻重。教师应通过研究每个学习后进生的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帮教计划。除了在学科知识点上及时进行补缺补差外,还需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后进生的意志和毅力。在实施帮教计划的前期,教师要善于找出他们的优点、特长和潜在能力,在课堂上尽量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之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在实施计划后期,要注意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承受挫折能力,让他们懂得学习是项艰苦的劳动,需要持之以恒。

(一)、教师改变自己的教学心态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后进生更是如此。不论是那一类型的学习后进生,要消除他们的不良反馈心理,教师就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教学心态。要承认学生是有差异的,认识到后进生是动态的,可变的,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尤其在课堂上。他们反馈信息的积极性高不高,应先从教师自身去找原因。要多同情、多理解、多照顾,要及时、正确地进行评价,肯定其点滴的成功之处,这样,他们的“惧怕”和“对抗”心理才会逐渐消失,学习的自信心才会不断提高。

(二)、改变学习后进生的自我们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后进生接受能力差,反应迟缓,往往跟不上教师的讲授,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同学和老师就认为这些学生“智力落后”,看见这些学生就摇头,不抱希望,甚至放弃他们。使这些学生在集体中始终处于一种“特殊地位”。因而使他们产生自卑、自弃等消极态度,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惧怕的心理,认为自己天生就笨,不如别人聪明,没法提高成绩,简直不可救药。因此,教师必须针对上述情况,改变自己的错误观点。同时还得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认清自我们。要抓住他们内心仍有学好知识的心理,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做具体分析。让他们明确不是因为自己脑子笨,而是学习方法不对头,功夫不到家,归根结底是非智力因素未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这样一来,改变对自己的看法,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二、赏识教育,点燃希望的火花

每个学习后进生的身上都会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学会赏识。通过赏识教育,让后进生们看到自己的长处,看到自己的希望所在。

(一)、营造特殊的机会和条件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有针对性的创造机会和条件。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当后进生运用教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取成功时,内心会萌发一种快感和强烈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说过:激发儿童的兴趣,精心保护和培育儿童发自内心学习愿望,以及由此萌发出来的学习上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教学促进发展的起点。所以教师要看准有利时机,积极鼓励,精心诱导,及时点拨,千方百计地让后进生获取成功,看到自己的潜在能力和学习成果,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让他们感受到教师没有冷落他们,他们的抑郁心理就会减轻。学习中,寻求成功的信心和意志就会得到强化,积极向上的动力就会增加。

在教学中,对一些估计后进生有把握回答好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先回答,说不完整的,再加以点拨。在后进生“说一些”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质疑问难。在同位互助学习或小组讨论学习中,总让他们回答一些:“讨论好了吗?或“你能说一说吗?”等简单的对答式回答。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一种补偿,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

当然,善待后进生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中。课余时间,也有意识地让后进生充分得到表现。如:让他们替老师提小黑板,帮学生发作业本,为大家管理电脑桌的钥匙,拾一拾卫生区的碎纸屑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他们走入到班级和同学之间,缩短了教师和同学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到自己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增强自信,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安全感”和有所隶属,平衡了他们的心态。这样,他们在学习时才会无忧无虑地思考,尝试自主学习。

(二)、激发学习兴趣、感受成功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和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学习好的学生学习屡屡成功,对学习便更加有兴趣,而学习差的学生因学习屡屡受挫,对学习便越加没兴趣,直至厌学,因此要转变学习后进生,教师应特别珍视他们经过努力,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要启动他们的内在动力,使后进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开创"要我们学为我们要学"的局面。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让后进生有“回答”、“扮演”、“做题”等单向性的学习以外,还必须增加他们与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讨论,使后进生全程参与学习活动,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量,启迪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尝到成功的甜头。当他们在小组的帮助下积极思考并解决问题后,成功的体验将转化为强大的学习动力,并促进他们继续争取更大的成功。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要控制思维的层次,让后进生有话可说。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对后进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都要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肯定,让后进生感到自己正走向成功,从而对学习充满信心。

三、家校联动,携手并进

家长资源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学生在家中也能得到相应的帮助与督促。如:协助家长为孩子制定一份详细的学习时间表,提醒学生在家合理分配时间;拟定一份学习计划书,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短期目标和中期目标。在班中成立家长委员会,定期举办亲子活动。这样不但能增强班级凝聚力,而且为学习后进生融入大集体创造机会,为家长们交流育儿心得提供了场所。在活动中同学们学会了互帮互助,家长们也成为了朋友。慢慢地,一个个学习小组在热心家长的帮助下成立了。由于种种外因而导致的学习后进生在坚实的后盾和温暖的大家庭支持下,学习起来也就更有劲了。

教师要学会蹲下来看学生。学习后进生仍有强烈的上进愿望,作为教师应付出更多的爱,善待他们。多一份表扬,少一点歧视,他们也必将多一份自信,少一点自卑。只要教师教育引导得法,潜伏在学生心中的愿望,就会转变为内在的动力机制,帮助他们跟上同学们前进的步伐。

总之,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数学教学是辛苦的,也是有趣的,让我们们苦中取乐,以甜淡苦,让我们津津有味地品尝跋涉探索中的快乐吧!

交流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