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超越 不跟随

呼图壁县网络研修平台

  • 打印 【命题设计】|  对“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产生的看法 思考

       来源:网络  |  作者:晒衣克 | 编者:晒衣克  | 时间:2020-03-27 11:44:35  | 学段:小学  | 学科:体育与健康

    【评论:2】【查看次数:3】【精华数:

“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产生的看法  思考

一、对“同课异构”教学模式产生的看法  思考之一:“评比课”是自选内容适宜,还是规定教学内容适宜  采用“同课异构”――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讲授,比较其对教材的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风格,以达到相互学习的目的的形式,却可以弥补“只表现优点,遮掩不足”的弊端。虽然“同课异构”是一种新型的校本教研活动形式,但通过此次评比活动,让我觉得“同课异构”可以不仅仅局限在“校本教研”的形式上。开展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比赛,但却可以以“比赛”的形式开展;不是为了“表演”,但可以以“展示”的形式举行。这样既达到“比赛公平性”的目的,又可以对一个教学内容“各抒己见”。 

 思考之二:开展“同课异构”后的“教学反思”才是活动的主题  课堂教学历来被称为“遗憾的艺术”,无论一堂课设计得再精心,在具体实施以后,总有这样那样的纰漏,会出现很多教学问题。尤其体育课堂,因为在室外,“变数”很多,场地器材的布置以及队伍调动的合理性,学生用“肢体语言”呈现在授课者眼前的问题等,对于这些课堂上随时出现的问题,体育教师如果能够进行思考、分析和总结,就能够使自己成为教学的主人,并能够从经常性的教学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获得理性的升华。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为我们揭示了经验和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这个公式揭示了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思考之三:“同课异构”后如何处理“存异”和“求异”的关系  “同课异构”活动中对相同的教学内容,产生教学的不同设计,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异构”的目的是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不是简单地为求异而求异。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

因此,在“异构”中并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教学资源,也不排斥教师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不考虑有效性的一味求异与照抄照搬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结果是一样的。

有感而发

  • 魏华(发表于 2020/3/30 14:50:59)

    涨姿势咯,送个花花,表大赞

  • 魏华(发表于 2020/3/27 17:27:50)

    送个花花,表欣赏大笑